红寺堡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7-05-08 10:35 栏目:教学教研 发布单位:文晓惠 浏览量:927

一、基本情况。

从2015年起,红寺堡区以“国培计划”为引领,以混合式培训为主要方式,以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者培训为突破口,区、乡(镇)、校三级培训为主体,分年度、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

自2016年3月始,红寺堡区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以课堂教学应用为主,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对红寺堡区中小学和幼儿园2017年以前不够退休条件的在职在编教师(包括特岗教师、局机关非公务员编和事业管理编教师)实施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目前已全面完成红寺堡区级测评工作。

二、主要工作

(一)制定实施方案

红寺堡区教育局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宁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细则>的通知》(宁教师办〔2015〕136号),先后制定了《红寺堡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红寺堡区红寺堡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方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红寺堡区级实施办法》。《方案》和《办法》的制定,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对测评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工作目的

红寺堡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以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测评,促进一线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融于课堂教学,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组织教育教学的有效机制。

(三)确立实施原则

为全力推进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的实施。我们确定了四个基本的工作实施原则。一是教师为本,协同推进;二是分级负责,分类指导。三是骨干引领,全员跟进。四是坚持标准,注重效益。(根据教育部出台的“两标准一指南”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

(四)确定主要内容

红寺堡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培训与测评5个方面的内容,网络研修,占总成绩的30%;课堂应用,占总成绩的40%;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操作,占总成绩的20%;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人人通”空间的应用,占总成绩的5%;自选应用软件操作,占总成绩的5%。

(五)成立组织机构

为深入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是顺利实施,红寺堡区先后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教育局各股室主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红寺堡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教育局副局长为组长、教学研究培训中心教研员为主要成员的红寺堡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红寺堡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工作专家团队;各学校成立校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校级测评专家团队。

四、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存在的问题

1.网络研修急功近利。

部分教师网络研修的认同感不强,学习的内驱力不够,在整个研修过程中抱着“完任务”的态度,网络研修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看起来“学有时效”,真是的状况却是“学无实效”,学习只是走过场和熬时间,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却并无任何变化和提高。

2.部分新教师未能参与网络研修。

2015年、2016年新招聘的农村特岗教师、事业编教师近200人未能参与“2015年国培计划-宁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远程培训”,他们的网路研修成绩均已0分记,致使该部分年轻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综合成绩普遍较低,层次不高,有失偏颇。

3.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层次普遍较低。

在测评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水平较低,有相当多的教师仍然把交互式白板当做投影大屏幕来用,交互式白板只起到演示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毫无“人机交互”;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批注PPT的功能,真正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的教师少之又少;且教师使用的白板软件版本较低,极少有使用鸿合I学和希沃白板EN 5等高版本的教师。

4.大多数教师的人人通空间应用流于形式。

测评中发现,虽然所有学校的所有教师都在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开通了自己的“人人通”空间,但一操作过程几乎都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员或者信息技术教师代替完成,教师自己注册的不多,甚至有教师不知道“人人通”空间为何物,就更谈不上相关应用的设置操作。而且大多数教师都侧重于文章的发布和转载,很少有人涉及资源的发布操作,网络教研相关操作及“我的班级”、“我的应用”中相关栏目的操作等。

5.自选软件操作单一

在测评中发现,在自主软件的操作中,几乎大多数教师都侧重于选择办公软件,很少有教师选择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软件来操作演示,未能真正发挥本项测评预期的效果:教师人人熟练操作一款软件,人人精通一款软件,从而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局面,以此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软件)的操作能力。

6.大多数教师的说课和做课过于传统。

在课堂教学的说课环节中,虽然提前规定了教师说课的方式及内容,但是在说课的过程中,教师仍然不能“基于问题”进行说课,说课方式过于传统,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所提出的说课方式极为不符,教师说不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所在,说不清要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和资源,更说不请在课堂教学中具体使用的策略和意图。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看不出教师运用了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组织开展了课堂教学。

7.教师测评档案的建立不规范。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测评应该是以教师为主体单独建档,“一师一档”,学校要建立校级测评档案,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我们有部分学校的教师档案和学校档案混为一体,难以分清,教师的个人档案也不够完整。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建立测评的电子档案,没有将教师测评中用到的资源进行收集整理。

(二)问题的成因

1.学校重视不够。

部分学校未能高度重视此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测评工作,没有认识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重要性。学校领导没能抓好测评校本培训工作,学校教师没有一张“明白纸”,教师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学校没有明确发展测评的意义和任务。

2.教师认识不清。

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测评只是走走过场,并无实际意义,认识不到测评工作对自己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促进作用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意义,不能正确地协调测评工作与平时的教学工作,一味强调测评工作对教学工作的影响和干扰,甚至有教师对测评工作有抱怨和抵触情绪。

3.测评组织不力。

部分学校领导未能认识到应用能力测评是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这一测评的根本目的,致使对测评工作重视不够,在测评工作中宣传不力,方案解读不清楚,工作落实不到位,组织不得力,学校整体测评水平较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无明显提高。

4.信息素养不高。

不少教师缺乏信息学的基本知识,信息技术水平较差,信息思维能力弱,不能使用或正确有效地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难以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判断、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的能力不强,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方面的能力更为欠缺。

5.课堂应用不常。

虽然我们目前已经实现了“校校通”,实现了班班通,教师的人人通空间也全部开通,但学校和教师的思维仍然停留在过去,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改变不大,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设备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课堂仍然很传统,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并未常态使用。

6.培训教研不多。

教研和培训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来说,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但我们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却远远不够,学校也未能常常开展基于数字化资源应用和多媒体设备使用的教研活动。致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不够,造成了今天不会用,不好用,用不好的局面。

五、下一步重点要做的工作。

1.关注重点人群。学校的老教师,负责后勤的教师,管理岗位上的教师,学校要重点关注,重点帮扶,确保过关,要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会制作简单的PPT课件,会多媒体教室的设备的一些基本操作,会用PPT上课。

2.规范档案建设。教师个人的档案,包括教师信息表、个人申请书、认定书、教学设计、说课稿、课件、评分表、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证书及参赛获证证书扫描件,还要注意档案的相关性,教师申请的级别、评分表及认定的级别要相一致,不要矛盾。学校要规范教师建立测评的电子档案,一个教师一个文件夹,包含测评中用到的所有信息和课堂教学中用到的资源。学校的档案中应该包含测评的相关文件、信息简报、活动图片以及统计表等。

3.要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能反映出信息技术和资源的应用,要使用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要包含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媒体资源应用说明和设计意图。说课要区别于传统的说课方式,建议使用说课稿(模板)。档案建设中涉及到有手写内容时,建议使用扫描件,或者电子照片。

总之,要坚持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形成信息技术应用的常态化局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吴忠市红寺堡区教育局

2017年5月5日